序号 |
控制点 |
符合性要求 |
水平 |
符合性(是/否) |
不适用及判定依据 |
备注 |
检查组长: 检查员: 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其中,1级控制点总数 38 个,不适用总数 个,不符合数 个;2级控制点总数 52 个,不适用总数 个,不符合数 个;3级控制点总数 15 个,不适用总数 个,不符合数 个。 |
||||||
注:被标记为“全部适用”的控制点,除非在各自适用的条款中特别指出,否则都必须经过审核和(或)检查,并且不能以“不适用”为由而免除审核和(或检查)。只有经CNCA特许的例外可免除,这些例外由CNCA发布;判定为不适用的条款应说明判定依据;对所有条款的不符合和一级控制点审核/检查的证据应在备注栏进行描述。 |
||||||
4要求 |
||||||
4.1繁殖材料 |
||||||
4.1.1品种和繁殖材料的选择 |
||||||
4.1.1.1 |
应了解茶树种苗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原种的纯度。 |
茶场育苗和品种选择时,选择具有良好抗逆性、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原种的纯度符合要求。 |
3级 |
|||
4.1.1.2 |
选择健壮的插穗。 |
在扦插繁殖时,选择健壮的插穗。 |
3级 |
|||
4.2茶园历史与管理 |
||||||
4.2.1茶园历史 |
||||||
4.2.1.1 |
执行本部分以后的新茶园不应是毁林开垦的。 |
有证据表明在执行本部分以后开辟的新茶园既没有毁坏原生林,也没有破坏次生林的生态系统。全部适用。 |
1级 |
|||
4.2.1.2 |
新茶园开辟符合当地和国家关于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
有书面证据表明新茶园开辟符合当地和国家关于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
2级 |
|||
4.2.1.3 |
在土地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没有明确条款规定的情况下,与当地现行做法相比,新茶园开辟应采取良好的资源保护措施。 |
与当地现行做法相比,新茶园开辟采取了良好的资源保护措施。 |
2级 |
|||
4.3肥料的使用 |
||||||
4.3.1施肥方法 |
||||||
4.3.1.1 |
应熟知施肥料的性能,采用最适宜、最有效的施肥方法。 |
熟知肥料性能,施肥方法综合考虑了茶园的坡度、降雨和其他因素,以利于茶树对养分的有效利用,降低肥料淋失及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
1级 |
|||
4.3.2有机肥 |
||||||
4.3.2.1 |
动物粪便和其他有机物在使用之前应腐熟。 |
动物粪便和其他有机物在作肥料使用之前经过了腐熟。 |
2级 |
|||
4.3.2.2 |
在施用叶面肥之后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有机物质在叶面上残留。 |
采取了适当的措施避免叶片受到污染。有机质溶液和(或)悬浮液经过了静置、过滤,滤液用于叶面喷施。施用叶面肥后采摘间隔期符合叶面肥说明书的要求。 |
1级 |
|||
4.2.3.3 |
诱饵的放置方式能避免非目标生物的接近。 |
感官评估。非目标生物能接近诱饵。 |
2级 |
|||
4.2.3.4 |
保存动物性有害生物检查和所采取必要措施的详细记录。 |
提供有害生物控制检查及跟踪措施计划的记录。当有有害生物发生的迹象时,应进行检查。一旦有有害生物发生,农场应及时与有关防疫部门取得联系,或进能够证明其内部有控制有害生物的能力。(结合GB/T 20014.9-2005中4.9.1和GB/T 20014.10-2005中4.9.11的条款进行检查) |
2级 |
|||
4.2.3.5 |
为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农场应及时清理废物和垃圾,并且有足够的垃圾处理设施和场所。 |
感官评估,证明生产区和仓库附近的垃圾存放点无病虫害孳生地。 |
1级 |
|||
4.3.3施肥记录 |
||||||
4.3.3.1 |
记录全部在茶园或苗圃中土施和叶施的有机肥和无机肥。 |
保存所有施肥记录,包括地理位置以及茶园、地块或苗圃名称或代号等详细信息。全部适用。 |
1级 |
|||
4.3.3.2 |
应记录所有肥料的施用日期。 |
详细记录了肥料施用的日期(年、月、日)。全部适用。 |
1级 |
|||
4.3.3.3 |
应记录施肥人员的情况。 |
详细记录所有施肥人员的姓名。全部适用。 |
1级 |
|||
4.3.4肥料贮存 |
||||||
4.3.4.1 |
化肥应以适当的方式贮存,降低污染水源的风险。 |
化肥贮存应将对水源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降到最低,如液体肥料贮存设有防护(根据国家或地方法规,或其贮存能力为最大贮存量的110%),并考虑了污染河道和洪水污染的风险等。 |
1级 |
|||
4.3.4.2 |
应以适当的方式贮存有机肥,降低污染环境的风险。 |
茶场中贮存的有机肥应存放在指定的区域,距离河道、地表水至少25m。 |
1级 |
|||
4.4 灌溉和施肥 |
||||||
4.4.1灌溉和(或)施肥的方式 |
||||||
4.4.1.1 |
应有水管理计划以优化水的用量并减少浪费。 |
有书面的计划,并列出水管理的方法及步骤。 |
2级 |
|||
4.4.1.2 |
保持灌溉的记录。 |
保持灌溉日期和单位面积用水量的记录。如果制定了灌溉计划,应记录计算的和实际的用水量。 |
2级 |
|||
4.5植物保护 |
||||||
4.5.1植物保护的基本要素 |
||||||
4.5.1.1 |
发布明确的指令,距河流10m内禁止使用肥料和植保产品。 |
发布明确的指令,通知所有涉及使用植保产品的人员,在距河流10m内禁止使用肥料和植保产品。该通知有书面记录。 |
1级
|
|||
4.5.2植保产品的选择 |
||||||
4.5.2.1 |
不应使用禁用的植保产品。 |
有记录证实,在近12个月内,未使用我国和产品消费地禁用的植保产品。全部适用。 |
1级 |
|||
4.5.2.2 |
探求使用化学农药替代品。 |
有证据表明探求使用了化学农药替代品。在证明是有效的情况下,推荐采用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如:利用天敌等)。 |
2级 |
|||
4.5.3植保产品使用记录 |
||||||
4.5.3.1 |
应记录植保产品使用后人员再次进入喷药区的时间。 |
记录所有植保产品使用后人员再次进入喷药区的时间。 |
1级 |
|||
4.5.4植保产品运输 |
||||||
4.5.4.1 |
植保产品应按照规定进行运输,尽可能降低对人和环境造成污染。 |
运输植保产品时,要遵守当地关于化学品运输的规定,防止泄露或其他的意外发生。 |
2级 |
|||
4.6茶树修剪 |
||||||
4.6.1 |
建立茶树修剪档案,并采取保护茶树的措施和防止病虫滋生的可能性措施。 |
有茶树修剪的农事活动记录,包括地标或代码,修剪方法、日期、机具、操作人员、病株(如:病枝、病叶)无害化处理等。 |
3级 |
|||
4.6.2 |
修剪机具保持良好的状态,正确使用修剪机具,并且不污染茶树和机具。 |
有机具维修记录,如维修日期、机具名称、型号等,或购买零配件记录。有正确使用机具的操作指南,有茶树和机具免受污染的要求,如燃料、润滑剂、清洁剂等。 |
3级 |
|||
4.7采收 |
||||||
4.7.1采收卫生 |
||||||
4.7.1.1 |
应建立采收过程卫生程序,包括采收容器、采收工具、设备和处理区域。 |
有采收过程卫生程序,对所有的采收工具、设备(如:采茶机、修剪机)和容器、运输袋、称量区域、暂存区保持清洁卫生。盛装鲜叶的容器重新使用之前适当清洗。清洗容器的工人经过培训。 |
1级 |
|||
4.7.1.2 |
卫生程序应包括运输工具。 |
保持鲜叶运输工具清洁卫生,防止泥土、灰尘、肥料、污水等的污染。 |
1级 |
|||
4.7.1.3 |
卫生程序应考虑采茶工个人物品引起的污染。 |
对员工进行培训,采茶容器中不能放入个人物品如药物、食物、防护剂、衣物等。提供培训记录,在现场检查其符合性。 |
1级 |
|||
4.7.1.4 |
采茶工应能在采茶区域就近找到洗手设施。 |
采摘前要洗手,采茶区域附近有固定或移动的洗手设施,且卫生状态良好。全部适用。 |
1级 |
|||
4.7.1.5 |
采茶工应能在采茶区域就近找到卫生间。 |
采茶区域附近有固定或移动的卫生间,且卫生状态良好。全部适用。 |
2级 |
|||
4.7.2采收 |
||||||
4.7.2.1 |
采茶工应接受保证鲜叶质量和茶树健康的培训。 |
采茶工接受了培训。培训有计划、有记录。 |
2级 |
|||
4.7.2.2 |
制定基于鲜叶质量和茶树健康管理的人工采收、机器采收和修剪的管理计划。 |
提供最新的修剪及其采收和修剪周期的记录,科学制定采摘周期、采摘标准,以满足鲜叶质量和茶树健康的要求。 |
2级
|
|||
4.7.2.3 |
根据管理计划适时采摘。 |
管理计划应当保证鲜叶适时采摘,以期得到最好质量的鲜叶并能够按工艺要求及时加工。采摘时间还应考虑到植保产品使用后的采摘间隔期。 |
1级 |
|||
4.7.2.4 |
根据管理计划采用正确的采摘方法。 |
在管理计划中明确采摘的方法(如:手采、剪采、机采),采摘方法还应保证茶树健康不受影响(考虑新梢损伤和保持叶层厚度)。 |
2级 |
|||
4.7.2.5 |
采茶工接受培训,在需要时会使用采用工具、机器采茶。 |
采茶工接受正确并安全使用工具、机器采茶的培训。提供包括接受训人员的名字和签名的培训记录。 |
2级 |
|||
4.7.2.6 |
在管理计划中包括维修和正确使用工具、机器的内容。 |
提供采茶工具、机器维修记录,在管理计划中规定维修的周期,并包括正确使用工具、机器的指南。 |
2级 |
|||
4.7.3鲜叶贮存和运输 |
||||||
4.7.3.1 |
确保鲜叶在暂存(田间和暂存区)和运输过程中不遭到直接日晒、雨淋,避免污染,有足够的空间、空气流通。 |
采摘鲜叶应具有暂存场所,以避免雨淋、失水和红变,在暂存和运输过程中有足够的空间且空气流通,以避免损伤鲜叶。 |
2级 |
|||
4.7.3.2 |
在采摘和运输过程中有充分的措施以避免鲜叶遭受挤压和破碎。 |
规定容器(如:茶袋、筐等)盛装的最大鲜叶重量,避免鲜叶受到挤压,采茶工遵守规定。 |
2级 |
|||
4.7.3.3 |
采摘鲜叶当天及时加工。 |
采摘鲜叶尽快送去加工,不超过8h,鲜叶暂存不得在田间过夜。 |
2级 |
|||
4.7.4鲜叶量器具 |
||||||
4.7.4.1 |
鲜叶量器具至少每年校准1次。 |
对鲜叶重量或体积量器具实施校准,有专业技术人员12个月内校准确认的书面记录。 |
1级 |
|||
4.8加工 |
||||||
4.8.1总要求 |
||||||
4.8.1.1 |
有委托加工的,其产品应具有可追溯性。 |
被委托的加工厂有文件化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全部适用。 |
1级 |
|||
4.8.2卫生准则 |
||||||
4.8.2.1 |
茶叶加工厂应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和卫生方面的风险分析。 |
有职业健康、安全和卫生等方面风险分析的书面文件,包含国家、行业或企业层面的内容。12个月内进行更新。全部适用。 |
2级 |
|||
4.8.2.2 |
茶叶加工应执行卫生程序。 |
根据茶叶加工的风险分析,实施卫生程序,采取保护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措施。加工厂禁止工作人员任意出入,有隔离设备,防止外界污染物随人员进入厂内。 |
2级 |
|||
4.8.3员工健康与卫生 |
||||||
4.8.3.1 |
从事茶叶加工的人员应当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
从事茶叶加工的工人上岗前和每年度均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 |
1级 |
|||
4.8.3.2 |
从事加工的工人应接受岗前卫生培训。 |
有证据表明工人接受了口头或书面的培训,虽然没有必要有每个工人签字,但每次培训都应有书面记录。 |
1级 |
|||
4.8.3.3 |
工人应执行卫生操作程序。 |
有证据表明工人遵守了清洁和着装卫生操作程序,在个人卫生方面做到洗手、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洗工作服。在个人行为方面做到不吸烟、不随意吐痰、不吃零食、不洒香水等。全部适用 |
2级 |
|||
4.8.3.4 |
工人应着工作服,避免污染。 |
根据风险分析,工人着装(如:工作服、围裙、袖套、手套)适于加工操作。 |
3级 |
|||
4.8.3.5 |
工作服定期更换、洗涤,避免交叉污染。 |
根据4.8.2.1所作的风险分析,定期更换、洗涤工作服。 |
2级 |
|||
4.8.3.6 |
在非指定的区域不得吸烟、吃食物、喝饮料。 |
在非指定的区域不得吸烟、吃食物、喝饮料(饮水除外)。 |
2级 |
|||
4.8.3.7 |
在包装区域设置卫生操作指南,便于工人和来访者清晰可见。 |
在包装区域设置有醒目的卫生操作指南。 |
2级 |
|||
4.8.4卫生设施 |
||||||
4.8.4.1 |
在包装区域附近有清洁的厕所和洗手设施。 |
厕所处于清洁状态,如果不是自动关门,厕所门不直接朝向包装区域。在厕所附近具有洗手设施、肥皂(非香皂)或洗手液、水和干手器。 |
1级 |
|||
4.8.4.2 |
应有显著的告知工人回到工作区之前洗手的标志。 |
应设置醒目的标志,告知工人在便后、饭后回到工作区之前要洗手。 |
1级 |
|||
4.8.4.3 |
设置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口),人流通道进口处应设置更衣室。 |
人流通道进口处设置更衣室,并与车间直接相通或设专用通道进入车间。车间应按生产加工需要设置物流通道(或物料口)。相连车间之间的物流通道可以与人流通道合并设置。物流通道(或物料口)与外界应有门、护栏等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无关外物直接进入车间。 |
3级 |
|||
4.8.4.4 |
更衣室应配备与加工人员数目相适应的符合卫生要求的洗手、干手用品或设施,有工作服、帽、鞋(或鞋套)及其存放设施。 |
更衣室配备了与加工人员数目相适应的符合卫生要求的洗手、干手用品或设施,有工作服、帽、鞋(或鞋套)及其存放设施。 |
3级 |
|||
4.8.4.5 |
设置可上锁的贮物柜给工人存放个人物品。 |
在更衣室设置贮物柜给工人存放个人物品。 |
3级 |
|||
4.8.5加工和贮存区域 |
||||||
4.8.5.1 |
为防止污染,加工厂设施和设备得到清洁并保持。
|
为防止污染,加工设施和器具(即包装线及机械、墙壁、地板、贮存区、托盘、塑料膜等)应根据清洁计划得到清洁并保持, 保持书面记录。全部适用。 |
1级 |
|||
4.8.5.2 |
加工机器应清洁,操作工人得到清洁操作培训。 |
加工操作手册有加工机器清洁操作的内容,对相关员工实施了培训。提供清洁操作和清洁检查的记录。 |
1级 |
|||
4.8.5.3 |
对所有直接接触茶叶的设备定期清洁,这些设备如揉盘、CTC机、发酵地面和(或)盘、揉捻区和发酵区地面,以及用于传送在制品的容器。 |
对所有直接接触茶叶的设备定期清洁。清洁方式包括清洁水冲洗、蒸汽或紫外灯照射等。 |
1级
|
|||
4.8.5.4 |
清楚地界定存放区,并定期清洁。 |
加工操作手册清楚界定鲜叶存放区,执行清洁计划,提供近期清洁检查记录。 |
2级 |
|||
4.8.5.5 |
废弃鲜叶和废弃材料存放在指定区域,随时清理。 |
废弃鲜叶和废弃材料存放在指定区域,且随时清洁,以防止茶叶污染。保持书面清洁记录。 |
3级 |
|||
4.8.5.6 |
禁止使用消毒剂清洁直接接触茶叶的设施设备。 |
未使用消毒剂清洁直接接触茶叶的设施设备。全部适用。 |
1级 |
|||
4.8.5.7 |
避免机械润滑剂污染茶叶。 |
茶叶机械中与茶叶易接触部位的润滑剂[如:用于输送带、风扇、CTC揉切机、以及所有加工机器和(或)设备的润滑剂]应是食品级的,对于污染机会高的区域和(或)部位制定监测措施。 |
1级 |
|||
4.8.5.8 |
应在加工区域采取措施控制物理危害。 |
通过筛分和捡剔,去除物理危害(如:石子、金属、塑料、玻璃碎片)。 |
1级 |
|||
4.8.5.9 |
在加工、包装和贮存区域使用防爆灯或给灯泡加防护罩。 |
加工、包装和贮存区域使用了防爆灯或给灯加防护罩,防止灯泡破碎时污染产品。 |
2级 |
|||
4.8.5.10 |
包装材料清洁,存放条件清洁卫生。 |
包装材料(包括可再利用的包装箱)应存放在清洁卫生的区域。 |
2级 |
|||
4.8.5.11 |
根据加工操作手册维护干燥系统。 |
良好维护烘干机空气加热系统(如:绝缘、热交换、燃料类型、燃烧控制等),有效利用能源。 |
2级 |
|||
4.8.5.12 |
应确保燃料充分燃烧。 |
确保燃料充分燃烧。加热系统定期维护和检测,提供相应的记录。 |
2级 |
|||
4.8.5.13 |
禁止家禽家畜进入厂区。 |
无家禽家畜进入厂区。 |
1级 |
|||
4.8.5.14 |
所有的分包商和来访者都知道个人卫生要求。 |
有证据表明向来访者和分包商告示了个人卫生程序和要求(如:在显著位置设置了来访者个人卫生要求)。 |
2级 |
|||
4.8.6茶叶加工 |
||||||
4.8.6.1 |
应有全程加工操作手册 |
应根据不同的茶叶类别(如: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紧压茶等)的工艺要求(参见附录A),制定相应的全程加工操作手册。 |
2级 |
|||
4.8.6.2 |
根据加工操作手册中的要求进行加工操作。 |
根据加工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以获得最佳质量的产品。 |
2级 |
|||
4.8.6.3 |
控制鲜叶失水,确保最佳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
应根据加工操作手册控制空气参数,保持工艺要求的适制性,以确保终端产品的质量要求。 |
2级 |
|||
4.8.6.4 |
鲜叶和在制品传输过程中应保持清洁,不受污染。 |
工人按照加工操作手册进行操作,传输过程中关键环节有明显的标识提示,将污染风险最小化。 |
2级
|
|||
4.8.6.5 |
根据茶类及产品工艺要求控制杀青程度。 |
有记录显示杀青程度的控制符合操作手册的要求。红茶、白茶加工不适用。 |
2级 |
|||
4.8.6.6 |
发酵和干燥操作在最佳能耗和卫生条件下进行。 |
对不同季节、不同原料建立标准化的和优化的氧化发酵参数(如:揉捻或CTC揉切的程度、温度、时间等)、干燥温度(入口和出口温度)、干燥时间,得到优质的终端产品,同时优化能源利用,保持最卫生的状况。 |
2级 |
|||
4.8.6.7 |
在加工场所保持良好的工作和操作环境。 |
依据加工操作手册要求保持良好加工环境(如:发酵区域充足的新鲜空气、分级和筛分区域保持干燥且光线充足等)。 |
1级 |
|||
4.8.6.8 |
在加工区域采取充分的措施避免物理危害,适用时提供员工培训记录。 |
在加工区域采取充分的措施避免物理危害(如:塑料、金属、玻璃、木屑),员工培训记录应包括这方面的内容。
|
1级 |
|||
4.8.7加工用水 |
||||||
4.8.7.1 |
蒸汽用水符合饮用水要求且清洁。 |
对水进行消毒和(或)清洁,用清洁水制作蒸汽。加工期间不遭受污染,蒸汽设备适当清洁,提供清洁记录。红茶加工不适用。 |
1级 |
|||
4.8.7.2 |
发酵用水符合饮用水要求,或者权威机构认定符合要求。 |
近12个月水质分析表明发酵用水符合饮用水要求。 |
1级 |
|||
4.8.8质量控制 |
||||||
4.8.8.1 |
应配备茶叶感官审评和理化检测室。茶叶审评由专业人员定期进行。 |
配备了茶叶感官审评和理化检测室,并按要求配置相应设备。茶叶审评应当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审评结果有书面记录。 |
2级 |
|||
4.8.8.2 |
应有产品质量检测制度。 |
有产品质量检测制度,包括检验方法和标准以及纠偏措施。全部适用。 |
1级 |
|||
4.8.8.3 |
与食品安全和质量相关的关键员工和(或)主管应接受培训。 |
有证据表明主管和关键岗位员工接受了培训,具有运用加工工艺、分级、包装、储藏等方面的能力和知识。 |
2级 |
|||
4.8.8.4 |
有产品贮存的管理制度。 |
有产品贮存的管理制度,有定期检查和控制措施的记录,如温度、湿度、产品状况、生物危害等。 |
1级 |
|||
4.8.8.5 |
对仓储进行管理。 |
对原料和包装好的产品贮存管理都应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 |
3级 |
|||
4.8.8.6 |
有量器具校准制度。 |
对重量、温度等量器具应进行校准。 |
2级 |
|||
4.8.9控制鼠害和鸟类 |
||||||
4.8.9.1 |
设施、包装贮存区及其周围区域得到监控、清洁并保持,防止有害生物污染(如:鼠害等)。 |
对设备及其周围区域定期检查和清洁(包装材料区也应保持干燥),采取控制措施防止茶叶遭受有害生物污染,保持控制有害生物的书面记录。 |
2级 |
|||
4.8.9.2 |
有诱饵摆放平面图。 |
应制定诱饵摆放平面图。全部适用,经评估不使用诱饵的农场除外。 |
2级 |
|||
4.8.9.3 |
诱饵以非标靶生物接触不到的方式摆放。 |
视线观察,非标靶生物不能接触诱饵。 |
2级 |
|||
4.8.9.4 |
应保存有害生物检查和所采取必要措施的详细记录。
|
提供有害生物控制检查及跟踪措施计划的记录。当有有害生物发生的迹象时,应进行检查。一旦有有害生物发生,加工厂应及时与有关防疫部门取得联系,或者能够证明其内部有控制有害生物的能力。 |
2级 |
|||
4.9工人健康、安全和福利 |
||||||
4.9.1风险、急救、防护服、防护设备 |
||||||
4.9.1.1 |
应在固定工作场所放置急救箱。 |
在固定工作场所放置了急救箱且可以使用。 |
2级 |
|||
4.9.2工人福利 |
||||||
4.9.2.1 |
采取措施改善GB/T20014.2 中规定的健康安全工作条件。 |
制定文件化的实施计划,采取了措施。GB/T20014.2 中规定的健康安全工作条件。全部适用。 |
1级 |
|||
4.9.2.2 |
有中毒症状和急救的信息。 |
提供中毒症状和急救的资料。全部适用 |
2级 |
|||
4.10 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管理、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
||||||
4.10.1茶叶副产品的再利用 |
||||||
4.10.1.1 |
茶灰、废茶等茶叶副产品以肥料、覆盖物或能源等形式再利用。 |
茶叶副产品应以肥料、覆盖物或能源等形式再利用。由于废茶可以当作肥料使用,因此不能焚毁。全部适用。 |
2级 |
|||
4.10.2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方案 |
||||||
4.10.2.1 |
制定茶场内生活垃圾处理方案。 |
有合适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并得以实施。 |
2级 |
|||
4.11环境保护 |
||||||
4.11.1耕作对环境的影响 |
||||||
4.11.1.1 |
禁止采伐原生和次生森林。 |
禁止采伐原生森林和次生森林,获得法定许可的除外。全部适用。 |
1级 |
|||
4.11.1.2 |
茶园不适合茶树生长的区域应采取植被保护。 |
茶园内不适合茶树生长的区域采取了植被保护措施。 |
3级 |
|||
4.11.1.3 |
应保留小片林地。 |
茶场保留了原有的小片林地。 |
2级 |
|||
4.11.1.4 |
应保护小流域。 |
茶场内的小流域得到保护。 |
3级 |
|||
4.11.1.5 |
采用本地树种作为茶园遮荫树。 |
首选本地树种作为茶园遮荫树。 |
2级 |
|||
4.11.1.6 |
在溪流渠道旁种植本地植被。 |
在溪流渠道旁种植本地植被,控制土壤侵蚀、过滤化学品进入溪流,保护野生动植物生活环境。 |
2级 |
|||
4.11.1.7 |
采取适当措施限制捕猎或采集野生动植物,保护濒危物种生活环境。 |
有有效的保护措施,限制捕猎或采集野生动植物。 |
2级 |
|||
4.11.1.8 |
茶园在自然保护区内或附近,茶场应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者进行沟通。 |
茶园在自然保护区内或附近,茶场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者进行了沟通,其农事活动遵循保护区有关规定。 |
3级 |
|||
4.11.1.9 |
对有生态、社会、文化和宗教意义的区域,应有清楚的标识和描述,并加以保护。 |
对有生态、社会、文化和宗教意义的区域,有清楚的标识和描述,并进行了保护。 |
3级 |
|||
4.11.2能源利用 |
||||||
4.11.2.1 |
应制定监控能源利用的计划。 |
在现场具有能源计量系统。全部适用。 |
2级 |
|||
4.11.2.2 |
茶场在高耗能环节应采取提高能源效率的措施。 |
有证据表明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了能源。 |
2级 |
|||
4.11.2.3 |
制定节约能源的行动计划。 |
有节约能源的行动计划,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的能源。 |
3级 |
|||
4.11.2.4 |
采用木柴作茶叶加工的燃料,木柴应来自于人工林和茶园的修剪枝叶,不应来自于原生林、自然林、保护区。 |
采用木柴作茶叶加工的燃料,木柴来自于人工林和茶园的修剪枝叶,没有来自于原生林、自然林、保护区。 |
2级 |
|||
4.12抱怨 |
||||||
4.12.1 |
制定保存茶叶样品的制度,以便在产生抱怨时分析。 |
有保存茶叶样品的制度(包括对样品的标识),以便在产生抱怨时进行分析。样品至少保存1年。全部适用。 |
1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