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质量资讯 >> 质量相关 >> 食品生产车间洗衣房工作服清洗消毒程序及配套记录

食品生产车间洗衣房工作服清洗消毒程序及配套记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16  来源:食品质量管理公众号  作者:食品论坛网友分享
核心提示:洗衣房工作服的清洗消毒工作,确保工作服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保障食品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符合食品生产行业相关规范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一、目的
 
  洗衣房工作服的清洗消毒工作,确保工作服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保障食品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符合食品生产行业相关规范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厂内所有生产、检验、管理人员工作服的清洗、消毒及相关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一般生产区、洁净区(如内包装车间等)工作服。
 
三、职责
 
  (一)洗衣房工作人员
 
  1. 负责工作服的接收、分类、清洗、消毒、烘干、整理及发放工作。
 
  2. 严格按照本程序及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清洗消毒设备正常运行,记录设备运行参数及清洗消毒过程相关信息。
 
  3. 检查工作服的破损、污渍等情况,对破损严重无法继续使用的工作服进行登记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4. 定期对洗衣房的环境、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洗衣房的整洁卫生。
 
  (二)品控人员
 
  1. 对工作服清洗消毒过程进行监督,定期检查清洗消毒效果,可通过抽样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进行验证。
 
  2. 审核洗衣房工作人员的操作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准确、完整。
 
  3. 对清洗消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情况。
 
  (三)车间管理人员
 
  1. 负责本车间工作服的收集、统计和交接,按照规定时间将脏工作服送至洗衣房,并与洗衣房工作人员做好交接记录。
 
  2. 从洗衣房领回干净工作服,按照员工名单进行发放,确保员工正确领取和使用。
 
  3. 监督本车间员工正确穿戴和爱护工作服,教育员工不得私自更换、损坏工作服。
 
四、工作程序
 
  (一)工作服分类
 
  1. 按照工作区域分类:
 
  分为一般生产区工作服(如原料预处理车间、外包装车间等)、洁净区工作服(如内包装车间、装罐加工车间等)。
 
  不同区域的工作服必须严格分开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2. 按照工作服类型分类:
 
  包括上衣、裤子、帽子、口罩、手套等。
 
  3. 按照颜色区分:
 
  不同岗位或不同区域的工作服可采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如一般生产区工作服为蓝色,洁净区工作服为白色,以便识别和管理。
 
  (二)脏工作服接收
 
  1. 车间管理人员将收集好的脏工作服装入专用的脏衣袋(箱),并填写《脏工作服交接记录》,注明车间名称、工作服数量、类型、污染程度等信息。
 
  2. 洗衣房工作人员接收脏工作服时,应认真核对《脏工作服交接记录》,检查工作服的数量、类型是否与记录一致,观察工作服的污染情况,如发现有特殊污渍(如油渍、酱料等)或破损情况,应及时与车间管理人员沟通确认,并在记录中注明。
 
  (三)清洗前准备
 
  1. 设备检查:
 
  清洗消毒前,洗衣房工作人员应对洗衣机、烘干机、消毒柜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水源、电源等供应正常,设备内部无杂物、无残留洗涤剂或消毒剂。
 
  2. 洗涤剂和消毒剂准备:
 
  根据工作服的材质、污染程度及清洗消毒要求,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如中性洗涤剂)和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
 
  洗涤剂和消毒剂应符合食品级要求,避免对工作服和人体造成危害。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比例配制洗涤剂和消毒剂溶液。
 
  3. 预处理:
 
  对于污染严重的工作服,如带有明显污渍的工作服,应先进行预处理。
 
  可采用手工搓洗或浸泡的方式,将污渍去除后再进行机洗。
 
  浸泡时间根据污渍类型和严重程度确定,一般为 15 - 45 分钟。
 
  (四)清洗消毒操作
 
  1. 一般生产区工作服清洗消毒
 
  将分类好的一般生产区工作服放入洗衣机,按照洗衣机容量不超过 80% 的原则装载,避免超载影响清洗效果。
 
  加入适量的洗涤剂,启动洗衣机,选择合适的洗涤程序(如标准洗涤程序),洗涤时间一般为 30 - 40 分钟。洗涤温度控制在 40 - 60℃,以有效去除污渍和部分微生物。
 
  洗涤结束后,进行漂洗,漂洗次数不少于 2 次,确保洗涤剂残留量符合要求。
 
  漂洗完成后,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向洗衣机内加入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 200 - 500mg/L),浸泡消毒 10 - 15 分钟,然后进行脱水。
 
  2. 洁净区工作服清洗消毒
 
  洁净区工作服应采用专用的洗衣机进行清洗,避免与一般生产区工作服混用。将洁净区工作服放入洗衣机,装载量不超过洗衣机容量的 70%。
 
  加入食品级中性洗涤剂,启动洗衣机,选择高温洗涤程序,洗涤温度控制在 60 - 80℃,洗涤时间为 40 - 50 分钟,以彻底去除污渍和杀灭微生物。
 
  洗涤结束后,进行两次漂洗,确保洗涤剂完全去除。
 
  消毒采用臭氧消毒或紫外线消毒,若采用臭氧和紫外线消毒,将工作服放入专用的消毒柜内,开启臭氧或紫外线灯,照射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五)烘干与整理
 
  1. 烘干:
 
  根据工作服的材质选择合适的烘干方式和温度。
 
  一般生产区工作服可采用烘干机烘干,温度控制在 60 - 70℃,烘干时间根据工作服数量和湿度确定,一般为 40 - 60 分钟;
 
  洁净区工作服若为棉质材质,烘干温度可控制在 70 - 80℃,合成纤维材质的工作服烘干温度不超过 60℃,避免高温损坏工作服材质。
 
  烘干过程中应确保工作服完全干燥,无潮湿现象。
 
  2. 整理:
 
  烘干后的工作服应及时从烘干机中取出,进行整理。
 
  检查工作服是否干净、无污渍、无破损,如有残留污渍或破损,应重新清洗或进行修补。
 
  将整理好的工作服按照类型、尺寸、区域进行分类折叠,整齐摆放。 并在紫光灯下进行照射15分钟。
 
  (六)发放与领用
 
  1. 洗衣房工作人员将整理好的干净工作服放入专用的洁净存放柜(箱)内,做好标识,注明车间名称、工作服类型、数量等信息。
 
  2. 车间管理人员按照规定时间到洗衣房领取工作服,与洗衣房工作人员核对《干净工作服发放记录》,确认无误后签字领取。
 
  3. 车间管理人员将领回的工作服按照员工名单进行发放,员工领取时应签字确认,确保每人领取的工作服数量、类型正确。
 
  (七)存储与管理
 
  1. 干净工作服应存放在专用的洁净存放柜(箱)内,存放环境应干燥、通风、清洁,避免灰尘、蚊虫等污染。存放柜(箱)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每周至少清洁一次,每月至少消毒一次(可采用紫外线消毒或擦拭消毒)。
 
  2. 工作服的存放期限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洁净区工作服存放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超过存放期限的工作服应重新清洗消毒后再使用。
 
  3. 洗衣房应建立工作服台账,记录工作服的购入时间、数量、领用情况、清洗消毒次数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管理。
 
  (八)洗衣房设备清洁与维护
 
  1. 每日清洁:
 
  每日工作结束后,洗衣房工作人员需对洗衣机、烘干机、消毒柜等设备进行基础清洁。
 
  使用干净的湿布擦拭设备外部表面,去除灰尘、污渍;
 
  打开设备舱门或内筒,清理残留的杂物、线头、毛发等,用清水冲洗设备内部,去除残留的洗涤剂和消毒剂,确保设备内部无可见污垢,清洁完成后关闭设备舱门,保持设备整洁。
 
  2. 每周维护:
 
  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对设备进行全面维护检查。
 
  检查洗衣机、烘干机的传动皮带是否松动、磨损,如有异常及时调整或更换;
 
  检查电机、水泵等关键部件的运行声音是否正常,若出现异响需进一步排查故障;
 
  检查设备的排水管道是否通畅,清理排水口处的堵塞物;
 
  检查消毒柜的紫外线灯管或高温加热元件是否正常工作,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对设备的润滑部件添加适量润滑油,保证设备运行顺畅,维护完成后填写《设备维护清洁记录》。
 
  3. 每月深度清洁:
 
  每月对洗衣机内筒进行深度清洁,使用专用的洗衣机清洁剂(食品级),按照清洁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一般将清洁剂倒入洗衣机内筒,选择高温洗涤程序运行,以溶解和去除内筒壁上的顽固污垢、水垢和微生物;
 
  对烘干机的绒毛收集器进行彻底清理,防止绒毛堆积影响烘干效果和引发安全隐患;
 
  对消毒柜内部进行全面擦拭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 500mg/L)擦拭柜体内部表面,确保消毒无死角,深度清洁后同样需填写《设备维护清洁记录》。
 
  4. 季度全面检查:
 
  每季度邀请专业的设备维修人员对洗衣房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保养,包括电气线路检测、设备性能测试等,及时发现潜在的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对老化或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换,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同时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每次全面检查和保养的情况。
 
  (九)异常情况处理
 
  1. 若在清洗消毒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洗衣房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切断电源,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同时,对已清洗消毒但未烘干或未处理完的工作服进行标识和隔离,待设备修复后重新进行处理。
 
  2. 若检测发现清洗消毒后的工作服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品控人员应立即通知洗衣房停止发放该批次工作服,对已发放的工作服进行召回,重新清洗消毒。同时,对清洗消毒过程进行排查,找出问题原因,如洗涤剂或消毒剂使用不当、设备运行参数异常等,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后续清洗消毒工作符合要求。
 
  3. 若发现工作服破损严重或有其他质量问题,洗衣房工作人员应及时挑出,做好记录,并反馈给采购部门,以便及时更换新的工作服。
 
五、相关记录
 
  1. 《脏工作服交接记录》:记录脏工作服的接收时间、车间名称、工作服数量、类型、污染程度、交接人等信息。
 
  2. 《清洗消毒操作记录》:记录清洗消毒的时间、设备编号、工作服类型、区域、洗涤剂和消毒剂名称及用量、清洗消毒程序(如洗涤温度、时间、消毒方式及时间等)、操作人员等信息。
 
  3. 《干净工作服发放记录》:记录干净工作服的发放时间、车间名称、工作服数量、类型、领取人等信息。
 
  4. 《设备维护清洁记录》:记录设备的维护清洁时间、设备名称、维护清洁内容、操作人员等信息。
 
  5. 《工作服台账》:记录工作服的购入时间、数量、规格、领用情况、清洗消毒次数、报废时间等信息。
 
六、附则
 
  1. 本程序由品控部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经生产副总批准后生效执行。
 
  2. 本程序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
 
工作服清洗消毒记录表格范本
 
1. 脏工作服交接记录
 

接收日期 

车间名称 

工作服类型(上衣 / 裤子 / 帽子等) 

数量 

污染程度(轻度 / 中度 / 重度) 

特殊污渍说明 

交接人签字(车间) 

接收人签字(洗衣房) 

备注

 

 

 

 

 

 

 

 

 

 
2. 清洗消毒操作记录
 

操作日期 

设备编号 

工作服区域(一般生产区 / 洁净区) 

工作服类型 

洗涤剂名称 

洗涤剂用量 

消毒剂名称 

消毒剂浓度 

洗涤温度(℃) 

洗涤时间(分钟) 

消毒方式 

消毒时间(分钟) 

漂洗次数

操作人员签字 

备注 

 

 

 

 

 

 

 

 

 

 

 

 

 

 

 

 
3. 干净工作服发放记录
 

发放日期 

车间名称 

工作服类型 

数量 

领取人签字 

发放人签字(洗衣房) 

备注 

 

 

 

 

 

 

 

 
4. 设备维护清洁记录
 

维护清洁日期 

设备名称 

维护清洁类型(每日清洁 / 每周维护 / 每月深度清洁 / 季度全面检查) 

维护清洁内容 

发现问题及处理措施 

维护清洁人员签字 

备注 

 

 

 

 

 

 

 

 
5. 工作服台账
 

购入日期 

工作服类型

数量 

规格 

领用日期 

领用车间 

领用人员 

清洗消毒次数 

报废日期 

备注

 

 

 

 

 

 

 

 

 

 

 
 
推荐产品&服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