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爆出,食品安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也抱以越来越谨慎的态度。
食品安全问题也关乎食材配送企业的命脉,一旦配送的食材出现了任何食品安全或食品质量问题,都是对企业品牌形象的重大损害,在业内难以立足。因此,食材的追溯、检测及食品安全制度的规范及落地都非常重要。
只有真正实现食材供应链的可追溯性,提高食材物流(尤其是对冷链)的管理水平,才能确保食材的安全与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口碑。
一、食材安全规范制度
(一)食材接收规范
1、检查食品运输工具的卫生
2、记录运输工具冷库的温度
3、检查供应商的订货单据与采购需求
4、检查食品包装:冷藏与冷冻食品须接收于隔热的包装
5、冷藏食品最高温度为:+6度
6、冷冻食品需于温度为:-12度
7、视觉检查食品的品质(检查食品有否长菌,色变,罐装生锈,包装腫涨或异味,掺杂外来物体)
8、确保指定鱼,肉,蔬菜,奶制品与干货的区域
9、确保所有食品附有保质期
10、确保化学物品远离食品区域
(二)冻品存储规范
1、确保冷库运行正常
2、禁止地上摆放食物
3、食物储存贴上日期标签
4、确保先进先出
5、急冻温度标准-18℃至-25℃
6、每天记录温度至少两次急冻
7、所有容器使用后须清洗
8、急冻库门保持关闭
9、保持库门拉手干净
10、保持地板,墙壁干净
(三)干货存储规范
1、确保存放区域干净明亮
2、检查灭虫工作
3、地板,墙壁,门和架子每天都要清洁干净
4、在干仓内禁止重复包装
5、所有的食品都要包好
6、地板上不许存放食品
7、化学药品远离食品存放区域
8、干仓温度标准:18℃-22℃
9、新鲜水果不允许存放在干仓(请冷藏)
10、所有干货存放时要有日期标签
二、食材安全标准
(一)采购标准
1、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2、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
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的,还应索取有效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
3、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作好记录。
(二)贮存标准
1、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2、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3、食品冷藏、冷冻贮藏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
食品冷藏、冷冻贮藏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
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志;
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为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用于贮藏食品的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三)环境标准
1、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内环境(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
2、餐厅内桌、椅、台等应保持清洁。
3、废弃物至少应每天清除1次,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4、废弃物放置场所不得有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溢出,应防止有害昆虫的孳生,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水源及地面。
5、污水和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和排放标准。
6、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
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包括原料)应有保护措施。
7、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
使用时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使用后应将所有设备、工具及容器彻底清洗。
三、食材安全检测
(一)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项目分类
1、常见食物中毒类:如农药、鼠药、金属毒物、亚硝酸盐、有毒油脂、甲醇、生豆浆、有毒豆角等的快速检测方法。
2、非法食品添加物与劣质食品类:如掺杂造假、食品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改变等。
3、食品生产、加工和储运控制环节类:如温度、洁净度、消毒效果等。
4、生物性污染类: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单页单屏仅显示一页式并作为限量指示:如农药等。
(二)快速检测方法
1、试纸法
2、试管法
3、滴瓶法
4、便携式仪器法
4. 1多参数光度仪法
4. 2 现场检测专用仪器
5、其它一些形式的快速检测方法:如砷斑法、砷管法、氰化物发生器法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