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过错,分为“无知之错”和“无能之错”。无知之错,就是指以前没见过,在目前的认知中,无法提前预知,毫无征兆地出现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无能之错,则是指粗心大意造成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而品质管理,对外是提升产品质量,树立公司形象;对内,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生产中的不确定性。
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一些其他行业的做法来寻找控制质量的思路和方法。当今社会,追求错误越少越好,标准最高的应该是:飞行,建造摩天大楼和医疗三个行业。相比于前两者,医疗所面对的不确定性更大更多。有数据显示:人的身体会以13000中不同的方式出现问题;而目前的药物仅仅只有6000多种,4000多种治疗手段,而且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使用要求、风险、注意事项。即便只是最简单的加减法,还有3000多种,我们人类无法预测和治疗。而目前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
1.培养大批的医生---就是专业看病的。
2.研究新的治疗手段
3.收集整理大量的医疗案例来学习
我不是医生,但是想来也就是这3种办法。
培养大批的医生和我们的熟练工是同样性质的。医生是专业看病的,而熟练工就是专门做这个工序的。大量的实战经验,长时间的操作,才能形成一个熟练工。当你在车间巡检,发现某些岗位更换了操作人员,你应该小心。也许这是一个不确定性。
研究新的治疗手段就是针对“无知之错”。生产中也时常会出现一些“突然”的异常问题,超出检验员的水准和认知。对于此类问题,领导切不可随意责备检验员。而是应该运用更科学的办法,来培训检验员。问题不可怕,面对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可怕。先进的检验工具和手法,更科学的抽样统计方法有助于解决此类“无知之错”。
建立庞大的案例库就是在解决“无能之错”。无能之错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而这才是精力应该放置的地方!相比于“无知之错”的无能为力,“无能之错”更像是检验检验员是否合格的关键因素。看错文件,记错数据,发错流程这些低级错误,生产人员可以犯,品质人员不可以。而如何收集案例,建立一个大的数据库,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
主要是两个难点。
一是:规范的描述和记录。
二是,有序的整理和汇总。
第一点,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的问题,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描述,侧重点就会不同。做领导的应该规范描述和记录的样式,建立规定的模板。
第二点,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是也需要凭借风的力量。同样的,一个案例不足以说明什么,一百个案例就可以分析出很多问题。物料、设备、人员、操作手法占的比重就能一目了然。
品质管理就像是概率。小概率事件一般不会发生,发生了也无太大的意义。而经常性的事件,才是品质人员应该注意的重点。这就好比是考试,简单的基础题我能拿80分,最后的难题即便不做,成绩也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