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质量资讯 >> 质量相关 >> 审核陪审技巧及注意事项说明

审核陪审技巧及注意事项说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26  来源:体系管理
核心提示:审核陪审技巧及注意事项说明
 培训目的:
 
1.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了 解审核要点,做好审核资料准备
 
2.了解审核陪审技巧,轻松陪审,顺利通过审核
 
 
培训内容 :
 
1、审核的类型和审核方式
 
2、审核准备
 
3、临场应对技巧
 
4、索取资料注意事项
 
5、现场注意事项
 
6、举例说明部门审核要点
 
 
一、 审核的类型
 
A、 从审核方分
 
1、 一方审核(内部审核) -- 计划10月份公司内审
 
2、 二方审核(顾客审核) -- 10月12-13两天客户审核
 
3、 三方审核(认证审核或监督审核)
 
B、 从审核角度分
 
1、 现场审核
 
2、 文件审核
 
常用审核方式:
 
1、 正向和逆向的审核方法
 
正向审核:根据体系运行顺序进行审核
 
如:文件内容――实际实施――运行有效性
 
以现场查核产品标识可追溯作业为例:
 
文件内容――现行的文件内容是否行之有效;
 
实际实施――现场查核产品外箱是否按文件制定要求进行标识和可追溯
 
运行有效――通过现场查核, 确认是否有运行有效的, 是否存在文件与现场作业不符的现象;如有, 产生的问题是什么?
 
逆向审核:与正向审核思路正好相反
 
 
二、 审核准备:
 
1、 认真分析审核检查表;
 
2、 理解审核检查表,与现有文件和实际作法对比, 找出不足之处立即提出更改
 
3、 必要时, 针对检查表逐条准备资料,并有专门资料资源管理, 便于审核时快速提供资料资源管理, 便于审核时快速提供资料
 
4、 确认相关文件的一致性
 
 
三、 临场应对技巧 :
 
1、对公司的体系、 制造过程及审核要求要了解;
 
2、保持冷静, 勿紧张, 勿多讲话。回答问题前明确对方问什么、 对方想知道的是什么。
 
3、问什么答什么, 禁止问一而答十、 和盘托出
 
4、不懂的问题、 不是你熟悉的工作、 不是你的职权工作请勿作答
 
5、未听懂的问题在回答前一定要向对方确认, 以明确对方想问的是什么。
 
6、不能明确或无法肯定的问题必须征询部门主管的意见
 
7、如果你无法肯定的事情但必须由你回答的, 尽量说得委婉, 留有回旋余地(不要太绝对的下结论) (例如:这个问题我可以想一想再回答你吗?又
 
例如:这个问题我再与具体执行人员确认后再回答可以吗?)
 
8、当因审核员的提问而陷僵局、 无法有效解释和处理时, 应及时将问题的症结转告给主管, 以获取帮助, 及时得以解决
 
9、不要顶撞审核员, 既便当下审核员的说法与厂内实际做法不相符合, 或不适合厂内做法, 也不要正面直接否定或语言顶撞, 应该说, 您说的很对, 可是我有一个建议, 不知可不可行, 想听听您的建议.
 
10、保持礼貌用语, 不要用“我认为、 我以为、 我觉得” 之类的语言沟通
 
11、对于既成的问题证据(例如文件的规定的确没有执行的) , 切勿再辨解和争论、 强词夺理, 而应将其事实及时告知部门主管或经理、 陪审员, 以寻求解决的方法
 
 
四、 索取资料注意事项
 
1、索取文件或资料前需向对方确认, 以明确对方真正所要的东西是什么。
 
2、索取文件或资料的速度要干脆利落, 不要让审核员产生被等待或拖延的感觉。
 
3、要什么资料拿什么, 要什么时候的资料拿什么时候的资料, 切忌不加选择的全部拿出。
 
4、受审人员能准确的索取审核人员所需的资料,一次拿准
 
 
五、 现场注意事项
 
1、审核员到达后, 有礼貌地问候, 然后引领至准备好的审核房间或工作台;
 
2、及时送上茶水
 
3、勿让闲杂人员在审核现场逗留;
 
4、现场如必须回答电话须小声, 尽早结束通话
 
 
六、 举例说明部门审核要点(如何挖掘问题)
 
市场部
 
1. 有没有与产品有关的法规法律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如何遵
 
守的?
 
2. 在提供产品前, 是否对合约或定单进行了评审?评审了那些内容?评审的结果有记录吗?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
 
3. 在合同评审时, 是否对制造的可行性进行了评审?
 
4.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如何处理?变更处理的记录是否被维持?
 
5. 如何与顾客沟通?有哪些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效果如何?
 
6. 顾客是否有指定产品特殊性及要求?这些特殊性如何控制?
 
7. 是否对顾客满意度进行了持续评价?
 
8. 顾客财产是否有进行防护及落实保管?
 
技术部
 
1. 新产品投入时是否有项目开发评审计划, 记录是否保持完好, 便于检索?
 
2. 设计与开发的输入时, 是否对过程设计输入的要求进行了识别及评审?
 
3. 过程设计的输出是否包含图纸, 过程流程图, 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等资料?
 
4. 开发阶段是否都按要求进行了评审?记录是否保存?
 
5. 设计开发阶段是否经过验证?验证结果如何?
 
6. 开发阶段是否有变更?什么原因引起的, 是否经过验证?
 
生产单位
 
1. 所有的过程操作的员工是否有书面的作业指导书, 这些指导书是否在工作场所容易取得?作业指导书能指导作业吗?效果如何?
 
2. 当作业开始, 材料变更、 作业变更时, 是否进行了作业准备验证?
 
3. 是否对制造过程中的机器设备进行预防性保养?
 
4. 是否每天按时完成生产计划?如何监控生产计划的完成?生产计划完成的如何?当不能完成生产计划时, 有哪些应急措施?
 
5. 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是否被执行?
 
6.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是如何处理的?
 
仓库单位
 
1. 是否规定了产品搬运的方法并遵守?
 
2. 仓库内材料, 半成品, 成品是否有标识?仓库的工作环境如何?
 
3. 是否对产品的进行防护 ?
 
4. 是否有定义材料的先进先出计划?有无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
 
5. 现场是否定位标识, 收货区、 退货区、 不良品待区域?实际物料是否按要求及定位标识进行摆放?
 
品质单位
 
1. 是否有来料检验、 过程检验、 最终检验的规范或标准?各制程是否按要求进行检验及记录?
 
2. 仪校计划实施及标识是否有进行定义及按标准作业?
 
3. 进料不合格处理,供方持续性评价有无执行?
 
4. 客诉发生后有无按规定时间回复客户并进行内部处理?
 
5. 抽样有无按要求进行?
 
6. 进货/出货检验报告与检验标准的一致性?不符时有无及时反馈并改善
 
行政单位
 
1. 是否有维持适当的教育, 训练, 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吗?
 
2. 是否对新进员工, 转岗员工, 临时工, 合同工和代理人员进行了培训?
 
3. 是否对影响质量的岗位进行了资格鉴定, 如:内审员, 质量控制人员, 实验室人员, 设计人员, 特殊过程人员, 关键设备操作人员, 量具校验人员, 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的等?
 
4. 员工能力不够时, 是否提供了适当的培训?培训的有效性有评价吗?
 
5. 培训计划的建立,需求调查,实施及有效性验证?
 
 
推荐产品&服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