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质量资讯 >> 质量相关 >> 原辅料库过敏原管理程序

原辅料库过敏原管理程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17  来源:食品质量管理公众号  作者:食品论坛网友分享
核心提示:本程序旨在确保食品厂原辅料库内的过敏原物料与非过敏原物料实现精准区分与科学管理,从源头杜绝因物料混放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为食品安全生产筑牢坚实基础。
一、目的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有效管控过敏原至关重要。为切实防范因过敏原交叉污染而引发消费者健康隐患,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特精心制定本管理程序。
 
  本程序旨在确保食品厂原辅料库内的过敏原物料与非过敏原物料实现精准区分与科学管理,从源头杜绝因物料混放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为食品安全生产筑牢坚实基础。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严格适用于食品厂原辅料库内所有物料的存储管理工作,其覆盖范围全面渗透至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存以及运输的各个关键环节,凡是涉及到的原辅料,均需遵循本程序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职责
 
  库管人员
 
  1.全面负责原辅料库内物料的日常精细化管理,涵盖物料的清晰标识、合理分区存储以及库存记录的及时准确更新等各项操作,确保物料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一旦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任何与过敏原管理相关的问题,必须立即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质量管理人员
 
  1.统筹组织对原辅料库的定期清查工作,精准识别出各类过敏原物料,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2.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科学制定并高效实施人员培训计划,针对库管人员以及相关操作人员开展系统的过敏原管理培训,并严格进行考核,切实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3.按照既定的检查周期,定期对原辅料库的过敏原管理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全面验证,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生产部门
 
  积极配合原辅料库的清查工作,毫无保留地提供物料用途和成分等关键信息,全力协助质量管理人员精准识别过敏原物料。
 
四、程序内容
 
  (一)物料清查与识别
 
  1.质量管理人员按照固定的时间周期(每[X]月),或者在发现潜在问题时,迅速组织库管人员以及生产部门相关人员,对原辅料库内的所有物料展开全面细致的清查工作。
 
  2.清查过程中,依据物料的详细成分信息、产品说明书等权威资料,并参考常见过敏原清单(包括酪蛋白酸钠、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鱼类、贝类、芝麻等,且该清单会根据行业动态和实际需求定期进行更新),运用专业知识和严谨态度,准确无误地识别出过敏原物料和非过敏原物料。
 
  同时,将识别结果详细记录在《原辅料清查及过敏原识别表》中,记录内容包括物料名称、批次、数量、是否为过敏原物料、过敏原种类(若为过敏原物料)等关键信息。
 
  (二)存储区域规划与标识
 
  1.分区设置:
 
  在原辅料库内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专门划分出独立的过敏原物料存储区域和非过敏原物料存储区域。
 
  采用坚固耐用的物理隔断(如货架分隔、围栏等),或者设置醒目的标识线(如宽度至少 5 厘米的黄色实线),实现两个区域的明确区分,避免物料混淆。
 
  2.标识管理:
 
  在过敏原物料存储区域的入口处或其他显著位置,牢固设置“过敏原物料存储区”标识牌。标
 
  识牌选用耐磨损、耐腐蚀的优质材料制作,颜色统一采用醒目的红色,字体大小不小于50号,确保清晰可见。
 
  此外,针对每种过敏原物料的包装,都要粘贴专门的“过敏原”标识,标识内容涵盖具体的过敏原名称(如花生、牛奶、鸡蛋等)和标准的过敏原警示图标,标识尺寸根据包装大小进行合理适配,以达到最佳的警示效果。
 
  (三)库存调整
 
  1.分类搬运:
 
  库管人员根据清查得出的准确结果,将过敏原物料小心搬运至专门划定的过敏原物料存储区域。
 
  搬运过程中,严格遵循轻拿轻放的操作原则,杜绝因操作不当导致物料损坏或受到污染。
 
  对于大型或重型物料,务必使用适配的搬运设备(如叉车、托盘搬运车等),确保搬运工作安全、高效进行。
 
  2.库存记录更新:
 
  搬运工作完成后,库管人员需立即对库存管理记录进行及时更新,明确无误地标记出每种物料的过敏原属性、精确存储位置、实时库存数量、批次等重要信息,保证库存记录与实际库存情况始终保持高度一致。
 
  (四)人员培训
 
  1.培训计划制定:
 
  质量管理人员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年度过敏原管理培训计划。
 
  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库管人员和物料搬运操作人员,培训内容全面涵盖常见过敏原知识、精准的过敏原物料识别方法、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违规操作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等方面,确保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培训实施与考核:
 
  严格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包括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等,以全面检验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安排补考机会;
 
  若补考仍不合格,则暂停其相关工作,直至重新培训考核合格为止,切实保证员工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五)制度完善
 
  1.制度修订:
 
  在原有的原辅料库管理制度中,新增 “过敏原管理” 章节,详细明确过敏原物料的存储、标识、搬运、库存记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使制度更加完善、规范。
 
  2.文件发布与宣贯:
 
  修订后的制度经过严格的审核批准后,正式发布实施。
 
  质量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新制度,通过集中培训、线上学习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一位相关人员都能深入理解并严格执行新制度的各项规定。
 
  (六)监督检查
 
  1.定期检查:
 
  质量管理人员依照预定的检查计划(每周或每月),对原辅料库的过敏原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物料分区存储是否合规、标识是否完整准确、库存记录与实际库存是否一致等关键方面,确保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2.问题处理:
 
  一旦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立即填写《原辅料库过敏原管理问题检查表》,详细记录问题描述、发现时间、地点等信息,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明确确定整改责任人和合理的整改期限。
 
  质量管理人员持续跟踪整改情况,对整改效果进行严格验证,确保问题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
 
五、相关记录
 
  《原辅料清查及过敏原识别表》
 
  《原辅料库过敏原管理问题检查表》
 
  《培训记录》(包含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签到表、考核成绩等)
 
  《整改报告》
 
六、生效日期
 
  本程序自x年x月x日起正式生效,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推荐产品&服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