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质量资讯 >> 质量相关 >> 一文读懂食品车间异物来源及防范!

一文读懂食品车间异物来源及防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0  来源:食品质量管理公众号  作者:食品580
核心提示:异物控制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业至关重要,不仅关乎食品质量安全,还会对企业品牌和声誉产生重大影响。以下是各类型异物的可能来源及其管控措施!
  异物控制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业至关重要,不仅关乎食品质量安全,还会对企业品牌和声誉产生重大影响。
 
  以下是各类型异物的可能来源及其管控措施!
 
一、虫害-生物类异物
 
  1、来源
 
  生产设备、设施密闭性差,有害生物控制不到位,蝇虫鼠等进入生产区域污染产品。
 
  产品与外部环境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工序,如烘干、包装等,蝇虫鼠等虫害一旦进入操作区域,产品中混入此类异物的概率上升。
 
  2、防控措施
 
  生产车间各入口设置塑料软帘、挡鼠板或风幕,与外部相通的车间门内部摆放捕鼠笼或挡鼠板,光滑面朝向外部,入口处设置灭蝇灯,厂房窗户设纱窗。
 
  车间与外界联系的排水沟或地漏设防护罩、网罩及 U 型弯管,原料库、成品库门上方装防蝇风幕。
 
  定时检查车间内的灭蝇灯,故障及时修理,定期清洁,灯管每 3 个月检查或更换,做好记录。
 
  通过第三方或厂部评估,规划确定捕鼠点并形成灭鼠点分布图,定期对生产周围杀虫处理,包括厂区周围、生活区、生产区、重点仓库周围等。
 
二、设备磨损碎屑及焊渣
 
  1、来源
 
  生产设备长时间运行,配件松动或内部物料积压导致设备内部构件偏移,出现较大程度磨损,产生金属碎屑。
 
  设备维护保养缺失,附属配件如螺母、螺丝、筛网等脱落导致产品出现异物。
 
  设备维修焊接时,不正当防护或焊接后未按规定清洁确认,导致焊渣脱落污染产品,焊接剩余的焊条未及时清理也是污染源。
 
  2、防控措施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制定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组织实施并由质量保证人员确认结果。
 
  避免设备之间内摩擦,产生金属碎屑。
 
  建立设备维修操作规程及维修后清洁质量标准,明确质量和生产人员责任。
 
  建立维护、维修过程中工器具的点检制度和更换的零配件的以旧换新制度,做到物料平衡。
 
三、玻璃类异物
 
  1、来源
 
  生产区域的日光灯、紫外灯、更衣镜等玻璃制品,当灯管、窗户等设施破碎时,若无防护措施,可能污染产品。
 
  2、防控措施
 
  玻璃制品进行防爆处理,如贴防爆膜或包装透明塑料薄膜、加固塑料套。
 
  紫外线杀菌灯和灭蝇灯不宜安装在裸露产品上方,远离操作台或有裸露产品的区域。
 
  玻璃制品带入车间时用特殊包装防护并及时安装,更换下来的灯具或玻璃仪器用容器承载,放置到废料桶中并及时清理。
 
  生产车间专人定时定点检查玻璃或有机玻璃使用情况,防止老化脱落或爆裂。
 
  因监测环境卫生需带入生产区域的培养皿,条件允许采用非玻璃制成,若用玻璃平板,操作人员需仔细操作、标示并监控。
 
四、塑料类异物
 
  1、来源
 
  车间内的塑料筛、塑料筐、砧板、塑料盘、塑料桶等塑料制品,使用时间长易破碎,若不及时更换会污染产品。
 
  2、防控措施
 
  每天使用前后检查塑料制品有无破碎,发现破碎及时更换并上报,管理人员根据情况确定是否深入排查。
 
  每天班前检查车间使用的灯管防护罩、灯检台,防止破损污染产品,做好检查记录。
 
  对车间塑料制品编号、建立台账,每天班前检查并记录。
 
  塑料制品工具轻拿轻放,严禁敲打、拖拉、磕碰,防止人为损坏。
 
  专人定时检查塑料工器具使用情况,及时将老化的塑料器具退库处理。
 
  能用不锈钢替代品的尽可能用不锈钢制品代替,如用不锈钢尺代替塑料尺。
 
五、生产过程工器具
 
  1、来源
 
  工人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工器具管理失控,未建立良好操作规范,乱丢乱放致使工器具类物品混入产品。
 
  工器具材质不当,器具本身有脱落物。
 
  2、防控措施
 
  不选择产生毛、点的工器具,建立敞口操作工序所使用工器具台账,选择易清洁、不产生脱落的工器具。
 
  建立生产前和结束后的物品清点和完好性检查制度,加强工人培训,建立良好操作规范,防止产品污染。
 
六、毛发
 
  1、来源
 
  原料中的毛发一部分源于种植过程中附着,另一部分源于供应商生产加工过程中员工着装不规范掉入,未被剔除。
 
  生产加工过程中,工厂员工着装不规范,毛发掉入原料中未被剔除。
 
  2、防控措施
 
  员工的工作衣帽由洗衣房统一清洗消毒、烘干,不带出公司,不在室外露天晾晒。洗衣房工作人员工作时穿衣戴帽,头发不外露。
 
  生产车间入口设置更衣室,分为外更衣室和内更衣室,外更衣室更换自己的衣服,内更衣室更换工作衣帽,防止工作服受异物污染。
 
  工人从外更衣室进入内更衣室前戴内帽,将所有头发包在内帽里并盖住耳朵,各班组随时检查内帽松动情况,及时更换。
 
  戴外帽时将内帽包在外帽内,戴口罩罩住鼻子和下巴,男同志胡须包在口罩内,穿工作服时将外帽下摆穿在工作服里面。
 
  定时确认刷辊的去毛发黏附能力,及时更换刷辊黏纸,对员工进行刷毛并仔细检查,确认无毛发、线头等异物带入车间。
 
  对员工进行卫生培训,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七、工人佩戴的饰品
 
  1、来源
 
  工人进出生产区未按规定更衣,检查遗漏,将佩戴的饰品、钥匙等带入生产区域,操作过程中饰品可能混入产品。
 
  工作服自带的配件如金属拉链头、钮扣等,使用时间长,碰撞和磨损多,可能在操作过程中落入产品。
 
  2、防控措施
 
  选择工艺服装时,避免选用金属拉链头、钮扣款式,采用粘扣固定式。
 
  建立人员进出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明确进入生产区要求,合理管理个人物品。
 
八、泥沙、涂料碎片
 
  1、来源
 
  主要来源于原料中带入、加工过程中污染、剥落的墙面等。
 
  2、防控措施
 
  原料搬入车间前脱包处理并放于垫架上,新鲜原料卸货时通过输送带或人工直接装入容器,镂空容器下面垫垫板或垫架,不接触地面。
 
  原料清洗彻底,去除泥沙。
 
  车间地面采用环氧树脂材料、磨石子或地砖等坚硬、耐洗的材料建造,每天开工前、生产结束后清洗消毒。
 
  生产车间入口及车间内必要处按需设置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工作鞋靴清洗消毒设施。
 
  原辅料及成品运输工具的车轮进车间前清洗消毒,产品掉落地面立即收集到有 “掉地产品” 标识的专用容器内或立即清洗处理。
 
  车间内墙壁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塑料、瓷砖等无毒、无味的防渗透材料建造,不易剥落、破损,墙壁下端安装防撞设施。
 
  产品、包装材料、辅料及各种食品接触面不靠墙放置。
 
  每日检查墙壁的剥落、破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检查是否污染产品,确认设备、设施、工器具清洗干净后再使用,特别注意落地工器具的清洗消毒。
 
九、纸张碎片
 
  1、来源
 
  主要来源于记录表、笔记本、书面的工艺及各种制度、标识纸、纸箱。
 
  2、防控措施
 
  车间内各种记录夹于书写板并挂于墙上,由记录员妥善保管,不得折损、揉搓、用于他处。每天由记录管理员检查记录表的破损情况及数量,有破损或数量不足时,由相应记录员查找原因并处理。
 
  笔记本、书面的工艺及各种制度不带入车间。若加工过程中确实要用笔记本,由个人保管,不用时存放于专用橱柜内。
 
  生产现场所用的工艺和制度做成有机塑料板或装于塑料袋内封口再挂放于使用处。车间内所用的各种标识尽量使用有机塑料牌或不锈钢牌。
 
  各种原辅材料、内包材等搬入车间前脱包处理,检查脱包后的原料表面是否黏有碎纸,如有则去除干净。除外包装间外,其余地方不得使用或存放纸箱。
 
 
 
推荐产品&服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