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质量资讯 >> 管理体系 >> HACCP体系应控制哪些危害

HACCP体系应控制哪些危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2-04
核心提示:在HACCP的七个基本原理中,原理一就是危害分析和预防措施,要想做好危害分析,食品加工者必须获得潜在危害的有关知识,弄清楚危害的概念。在HACCP中,危害指的是食物中可能引起疾病或伤害的情况或污染。这些危害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生物的危害、化学的危害和物理的危害

    在HACCP的七个基本原理中,原理一就是"危害分析和预防措施",要想做好危害分析,食品加工者必须获得潜在危害的有关知识,弄清楚危害的概念。在HACCP中,"危害"指的是食物中可能引起疾病或伤害的情况或污染。这些危害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生物的危害、化学的危害和物理的危害。而在食品中发现的令人厌恶的昆虫、毛发、脏物或腐败等,因为它们经常不是直接的与产品的安全有关,除非这些条件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否则,它们不在HACCP计划的控制范围之内。但这不等于说这种现象是可以容忍的,它们将由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来控制,也就是说HACCP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建立在GMP和SSOP基础之上的。它们的关系在以后的文章中还会具体谈到。

    在影响食品安全的三大类危害中,生物的危害占80%~90%。生物的危害包括有害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食品中的生物危害既有可能来自于原料,也有可能来自于食品的加工过程。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被划分成各种类型。食品中重要的微生物种类包括:酵母、霉菌、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酵母、霉菌一般不引起食品中的生物危害(虽然某些霉菌产生有害的毒素,毒素属化学危害),只有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能引起食品的生物危害,使食品不安全。

    在生物危害中,有害细菌引起的食品危害又占到90%。细菌危害是指某些有害细菌在食品中存活时,可以通过活菌的摄入引起人体(通常是肠道)感染或预先在食品中产生的细菌毒素导致人类中毒。前者称为食品感染,后者称为食品中毒。这些致病菌根据其有无芽胞可分为芽胞菌和非芽胞菌,芽胞菌有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蜡样芽梭菌;非芽胞菌有流产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空肠弯曲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如O157:H7大肠杆菌、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属、贺氏杆菌、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性链球菌和弧菌等。由于细菌是活的生命体,需要营养、水、温度以及空气条件(需氧、厌氧或兼性),因此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就能有效地抑制、杀灭致病菌,从而把细菌危害预防、消除或减少到可接受水平,例如,控制温度和时间是常用且可行的预防措施,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加热可以杀灭微生物。病毒象其它微生物一样到处存在。它们非常小,自身不能再生,病毒只有进入一个合适的寄主内时,才能利用寄主细胞内的材料进行复制生长。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病毒主要有肝炎A型病毒和诺活克病毒。病毒传递到食品通常与不良的卫生状况有关,通过充分加热产品和防止加热后的交叉污染可以预防。

    寄生虫也是需要有合适的寄主才能存活的生物。世界上有几千种寄生虫,只有约20%的寄生虫能在食物或水中发现,通过食品感染人类的大约有100种,它们主要是线虫、绦虫、吸虫和原生动物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食品中寄生的原生动物有痢疾阿米巴、肠伯氏鞭毛虫等,它们对人体都能造成危害。通过彻底加热食品可以杀死所有食品所带的寄生虫。化学危害也有三类。一类是天然的化学物质,如霉菌毒素、组胺、鱼肉毒素和贝类毒素等,它们主要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二是有意添加的化学药品--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营养添加剂和色素添加剂等。这些化学物质并不总是代表危害,只有它们的用量超过了规定的使用量时,才会对消费者造成潜在的危害。第三类化学危害是无意地或偶然加入的化合物。如农用杀虫剂、除草剂、抗菌素和生长激素等的残留、有毒元素超标、消毒剂和清洁剂等污染食品都有可能造成化学危害,这种危害最难控制,也是我国目前遭受贸易壁垒最多的一种危害。化学污染可以发生在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任何阶段。要消除这种危害,必须从种养殖的源头抓起,否则,危害一但进入食品,就很难再将其消除。

    物理的危害包括任何在食品中发现的不正常的潜在的有害的外来物,如玻璃、金属等。这类危害是最常见的消费者投诉的问题,因为伤害立即发生或吃后不久发生,并且伤害的来源是容易确认的。 

    对影响食品安全的任何危害,在HACCP计划中都要采取相应措施,将其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由于危害的种类很多,且危害的种类是随时随地不断发展变化的,食品加工者应通过各种媒体,获得食品潜在危害的有关知识,以确保食品安全。
 
关键词: HACCP 体系 危害
 
推荐产品&服务MORE>>